BCK体育官网新闻中心
BCK体育官网山城向新
作为一座城在山中、水在城中的生态之城,利川市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,正以城市更新破解发展瓶颈,全力推进康养城市建设。
打通“断头路”、拓宽瓶颈路段,构建四通八达的路网体系;增绿提质、改造管网,打造整洁有序的宜居环境;修建“好房子”、改造“老房子”,满足居民和“候鸟”人群的多元居住需求从基础设施到文化底蕴,从居住品质到公共服务,利川市的每一次更新都紧扣“康养”主题。这座山城正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,“凉爽利川 度假天堂”的愿景加速照进现实。
利川市地处北纬30线黄金生态带,森林覆盖率64.22%,空气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全省前列,文旅资源丰富。优质的自然环境为利川市发展康养旅游提供了先天优势,但道路基础设施薄弱、“断头路”“瓶颈路”等逐步凸显的问题,对利川市建设康养城市形成了制约。
道路不通,何以便民?城市不美,何以康养?利川市委、市政府以道路建设为突破口,围绕“划圆外环、畅通南北,更新老城、拓展新区”理念,系统重构城市格局。
沿着清江城区段一路向西,行进至滨江北路西段处的萧山公园,工人忙着栽种花草,市民散步至此,一边沐浴春日暖阳,一边“兼职”监工。
滨江北路西段道路畅通工程是2024年利川市重点民生项目之一。道路完工后,从滨江北路乘车至江源路的路程由10分钟缩短至3分钟。
龙船大道北段与胜利路交会处的路口顺利拓宽,打通了城区向北发展的瓶颈;金龙南路道路改造项目完工,城东20多年的“堵点”被疏通;六合路南段双向3车道改扩建为6车道,有效缓解道路“肠梗阻”现象2022年以来,利川市投入1.5亿元用于畅通城市内循环,打通8条“瓶颈路”“断头路”,实现了9条城市主干道连通,并配套建设人行道和无障碍坡道112处、游步道15公里。
面对资金缺口,利川市量力而行、尽力而为,通过统筹谋划项目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、争取政策性银行融资支持、构建市场化招商机制等路径,形成财政资金撬动、金融资本联动、社会资本参与的投融资格局,有效填补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缺口。
土地要素保障方面,完善项目申报流程,实现项目规划与土地供应同步推进;针对征地拆迁这一难点,推行市级统筹、街道负责、部门配合、依法征拆的联动机制,严格执行“依法征收、阳光补偿、违建清零”标准化流程,有序推进征地拆迁工作。
着眼长远发展需求,利川市围绕“凉爽利川 度假天堂”定位,以清江为轴打造“一轴三组团”。老城组团围绕“一江两岸四桥”,布局建设一批高品质酒店、美食餐厅、购物场所等旅游康养服务设施,打造亲切宜人的“慢生活”环境;清江组团以甘溪山为依托,打造现代化高品质康养地产和康体社区;城东组团借利川东互通枢纽,以产城融合打造就地城镇化主要承载区。全域发力、差异发展,利川市正擘画康养城市发展的新图景BCK体育官网。
“城市更新让利川发展更显活力,通过优化路网、美化环境、科学规划功能区,既提升了城市品质,又带火了旅游业和服务业,让利川实现了从人口流出地区转变为人口流入地区。”利川市委常委、副市长向益猛说。
每年盛夏时节,超过60万名游客涌入利川避暑,其中3万人连续居住超过半年。面对全国康养城市的同质化竞争,利川市写好“形”与“魂”文章,让游客在鄂西小城中见山、见水、见人文,把避暑之行变成安家之选。
塑形以“平、明、绿、美、净、齐”为标准,实施增绿提质行动,完善市政基础设施,着力建设美丽宜居城市。
2024年12月,湖北省2024年度“最美口袋公园”名单发布,利川市南环大道与龙船大道交会处西侧口袋公园入选。5185平方米的口袋公园内,设有休憩草阶、蝴蝶秋千、羽毛球场、乒乓球场、活动草坪等设施,苗木高低搭配,四季各有色彩。
“对旅居人群来说,除了生态环境,城市景观也很重要。”游客穆飞说,数年前与家人来利川避暑时,利川城区公共休闲空间不足,雨污合流现象影响城市环境,架空线缆遮挡城市天际线,如今,新建的口袋公园为他们提供了休闲新去处,改造后的道路整洁干净,居住体验更加舒心。
推窗见绿,开门见园。2022年以来,利川市对边角绿地、拆围空地实行见缝插绿、裸土复绿、拆围建绿,修建13个口袋公园,新建1.1万平方米时令花圃,养护城区BCK体育官网lifoed.com target=_blank>BCK体育官网绿化76万平方米,打造1.1公里樱花大道、1公里垂直绿化,使城市绿地系统实现季相明显、层次丰富。
道路洁净,处处舒心。3年间,利川市改造燃气问题管网527公里、供水管网266公里,新建和改造雨污管网82公里,整改主次干道9条,更换窨井盖4000余个从地下管网到天上“飞线”,数据背后,是游客和市民看得见的便利,更是利川市以系统性思维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。
铸魂深入挖掘文化资源,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以地域文化赋能康养城市建设。
抓住“龙船调”“利川红”两大IP,让城市具有个性化。建设龙船调公园、成立龙船调社区、启动龙船调文化艺术周等,让古老悠远的旋律赋能康养旅游;以利川红为载体,打造集文化、休闲、娱乐、消费于一体的品茗一条街,实现茶文化、旅游与商业的有机融合。
打造非遗美食街,让城市具有烟火气。非遗美食街内,不仅有忠路豆皮、柏杨豆干、根粑凉粉等非遗美食,还有肉连响、石工号子、利川灯歌等非遗文化表演,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非遗体验。
完善公共文化配套服务,让城市具有文化味。打造6间城市书房,为市民和游客提供“精神粮仓”;修建智慧体育公园,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健身需求;新建非遗展示馆、美术馆,让山水之城更添艺术之韵。
“作为候鸟城市,利川市聚焦旅居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,不断完善城市公共文化配套服务,将文化服务融入更多生活场景,为打造康养城市注入文化动能,持续提升旅居人群的获得感。”利川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杨雁冰说。
不管时代浪潮如何奔涌向前,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如一,而美好生活,离不开美好住所的承载。近年来,利川市统筹“好房子”和“老房子”,通过打造高品质住房和改造老旧小区,着力打造宜居、智慧城市。
关于“好房子”,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标准。对彭树清来说,合理的室内格局、良好的生态环境、完善的配套服务就是他心中的“好房子”。
彭树清是武汉人,今年102岁。2022年,他来到利川,在体验了源梦银溪谷康养小镇的森林花园、智能化业主餐厅、老年大学、健康管理中心等配套设施后,果断卖掉武汉的房子,搬到银溪谷颐养天年。
作为利川市打造高品质住房的代表之一,源梦银溪谷康养小镇2000套房源已售出1932套。这一热销态势,正是旅居人群对利川市生态禀赋与高品质住房的双重认可。
为改善进城群众和旅居人群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,利川市在清江沿岸按照“二级高品质住宅要求”规划配套楼盘,并提出市域范围内开发的避暑康养小区需配备公共食堂、健康管理中心、托幼场所等,让购房人群实现“从居者有其屋”到“居者有美屋”。
为吸引人口流入,利川市推行“一放一补一优化”购房政策:全面放开公积金异地贷款支持区域;出台“5+1”类特定人群购补政策,每套房给予5平方米至20平方米奖补;结合“候鸟”人群需求,将市域范围商品房单户建筑面积最低限制放宽至50平方米。利好政策吸引7400余人来利川购买商品房,共兑现购房补贴2.95万平方米、1.77亿元。
修好“好房子”,不忘“老房子”。近年来,利川市多个老旧小区面临基础设施落后、居住环境不佳等问题,利川市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,切实解决居民的居住难题。
位于都亭街道乳泉社区的烟厂小区因年代久远无人管理,屋内房顶渗水、管道堵塞,屋外杂草丛生、蚊虫泛滥,大量居民搬离,小区逐渐冷清。
“你种四季豆,他种韭菜,我种白菜,小区里五彩缤纷。走在小区里,蚊子一咬一个包。”乳泉社区一组居民胡兴亚这样形容曾经的烟厂小区。
2020年,烟厂小区被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。翻修防水层、清理楼道杂物及管线、升级改造供水及燃气管道、硬化园区路面通过系统性更新改造,烟厂小区实现旧貌换新颜。改造工程竣工后,外迁的居民陆续回迁,一度冷清的小区重现生机与活力。
自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以来,利川市争取到中央资金2.72亿元、专项债BCK体育官网券资金6.29亿元、建设投资8.13亿元,完成20个片区117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,受益群众达4.58万户。
从道路梗阻到内循环畅通,从设施更新到文化浸润,从新楼林立到老城蝶变,利川市以“破局”之勇、“绣花”之功,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、民生为本的康养城市进阶之路。如今的利川,旅居者在此安放身心,本地人共享发展红利,人与城的和谐故事还在续写。